服刑艾滋病患者抓挠流脓陕西中际中西医结合脑病医院脑癫官网乱扔纱布 狱警冒险包扎
监狱警察张广军:激情挥洒抗艾一线12年
本报记者 马超 王志堂
同事说,不了解艾滋病的危险和服刑人员的特殊,你就无法了解张广军工作的高风险。张广军却说,刑事处罚和病情折磨对于艾滋病服刑人员是双重打击,想要他们康复必须付出更多。
张广军,山西省新康监特管监区监区长。她所在的特管监区负责收治全省监狱患有艾滋病、肝病等传染性疾病的服刑人员。
12年来,张广军和她的团队累计收治艾滋病服刑人员近300人次,未发生一起职业暴露事故,未发生一起医疗纠纷。
初触艾滋:说不怕是假的
2005年春节刚过,一个消息在新康监狱不胫而走:监狱将成立专门机构收治全省艾滋病服刑人员。
由于当时对艾滋病服刑人员进行集中监管改造和治疗,在全国监狱尚属新生事物。因此,消息的流传在监区民警中引发了不小的骚动。
3月初,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在新康监狱传癫痫病人的饮食染科工作14年的张广军突然接到通知:到北京佑安医院参加为期两个月的艾滋病临床医学知识培训。她隐约感觉到自己的工作将发生变化。
尽管多年没到过北京,但张广军却无心欣赏首都的繁华,立即投入到学习之中。
一次上课,张广军就艾滋病的传染途径、传染概率反复向授课专家请教。专家被问烦了:你到底是不是医生,连这么起码的问题都不知道!
几句话让张广军无地自容,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尽快掌握艾滋病的治疗方法。
艾滋病治疗方案、有效药物、服刑人员改造心理学……只要认为有用的,张广军就记到笔记本上,一个多月下来,记录的学习笔记达到厚厚的三四本。
就在这时,张广军接到监狱命令:紧急回单位并担任特管监区监区长。
“说不怕是假的,但当时必须得上!”回忆当时的情景,张广军笑着太原癫痫中医院说道。
走马上任:要有勇气接触
从北京回到太原第二天,一大早,张广军便来到监狱走马上任。
然而,进入监区后,眼前的一幕着实让张广军吃了一惊:监室内,摔坏的凳子,脸盆、被子扔了一地,几名服刑人员有的耷拉着脑袋,有的肆无忌惮吼叫着。监区民警全部守在监舍内,脸上写满了紧张。
原来,刚刚送来的首批服刑人员已经得知自己病情。此时的他们几乎属于崩溃状态。
“要想征服他们,必须拿出勇气,消除他们的‘被歧视感’。”张广军没有穿任何防护用具,便走近了病犯。
看到如此胆大的女警出现,不少服刑人员惊呆了,但仍有人脸上露着轻蔑的笑。
一名服刑人员顺手从桌子上抓起一包花生递给张广军。张广军心头一震,知道这是一次挑衅与试探。
接,还是不接?来不及多想,她咬了咬牙,接过花生,顺势坐在服刑人员的床上,剥开一粒放到了自己嘴里,亲切地询问他的病情。
看到张广军的反应,几个服刑人员睁大双眼,满是诧异。渐渐地,监区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惊魂时刻:我在救你的命
“疼死我啦!老子要是病发了,咬你们一口,让你们也尝尝艾滋病的滋味儿!”一天,服刑人员卢某的一声声惨叫打破了监室的宁静。
原来,卢某因合并颈部淋巴结破溃感染,脓液外渗,疼痛难忍,不停地用手挠、抓,到处乱摸。
得到情况的张广军来不及多想,冲进监区,仅戴着一薄层手套为卢某清除感染处的脓液。稍懂艾滋病常识的人都知道,脓液和血液一样,也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
为了缓解疼痛,张广军在流脓处涂上强止痛剂,并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癫痫病患者心理。然而在包扎过程中,极度疼痛的卢某又故意把纱布撕掉,到处乱扔。
面对零距离的感染风险,张广军和几名同事一边躲避撕掉的污染纱布,一边再一次精心清理脓液换药包扎。
终于,张广军“发飙”了:“我在救你的命!再这样折腾小心加重感染,到时你就真的完了!”这一声让卢某安静了下来。
包扎完走出监区,张广军才发现身上的衣服全部被汗水浸透了,身上的白大褂也沾上了脓血。掏出钥匙,好长时间才把办公室门打开。
看到张广军如此疲劳,身后的同事拍了拍她的肩膀,劝她回家休息,张广军却说:“我得把这件事儿处理彻底,否则后患无穷。”
稍作休息之后,张广军又走进监室,来到了卢某床前。深受感动的卢某终于说出了心里话:自从得了艾滋病,亲人走了,朋友没了,所有人都像避瘟神一样躲着我。谢谢你们,在我几近疯狂时还这样对我,我错了,我一定好好改造!
日常工作:医病更要医心
今年9月的一天,山西阳泉煤业集团总医院某病房。
“妈妈,想你了。你好好保重身体,等着儿子。”视频中,服刑人员邵某说道。
“这是儿子……”看到视频中的儿子,躺在病床上的邵某母亲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今年初,艾滋病服刑人员邵某来到新康监狱。检查时,张广军发现邵某的心脏还有问题。按照规定,治疗需要通知家属。
通过询问,张广军知道邵某还有一个妈妈。但当电话接通的时候,却得知邵某妈妈也在住院。
“录个视频去阳泉吧!顺便替他看看妈妈。”第二天早上,录了视频,张广军便和同事赶到100多公里外的阳泉。
“我们也给你录一段,回去让他看看。你说你的就行了。”看着情绪激动的邵某母亲,张广军打开了携带的摄像机。
“让他好好改造,争取减刑,告诉他说,妈想你了。”面对镜头,邵某母亲说道。
在张广军看来,对待艾滋病服刑人员,医病更要医心。李某企图自杀,张广军和他一次次恳谈,让他打消念头;曹某临终前见家人,母亲却因害怕不敢抚摸,张广军伸手抚摸着曹某额头送他走完最后一程;每有服刑人员出监,张广军都会主动和他们握手,给他们鼓励。
很多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逢年过节都会给她打个电话问候,同时也汇报自己的近况,找了新工作、换了新药,事无巨细,而有的只说声“谢谢”。
同事家人:担当与隐瞒
虽然每天与艾滋病打交道,但是很多大夫尤其是家属出于对艾滋病的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尤其是监区刚开始收治艾滋病人时。
一天,一个年轻大夫找到张广军,噙着泪要求调离岗位:“主任,你让我管十个其他病人都行,就是别管艾滋病病人!”
原来,这名年轻大夫的丈夫知道自己在艾滋病病区,担心妻子会将病毒带给两岁的孩子,因此发生争执。
“以后我去查房,你负责写病历就行。”身为妻子和母亲的张广军深知同事的顾虑,主动承担了风险。
此后,不向家人讲工作上的事儿便成为张广军与同事的共同约定。
而同样身为新康监狱医生的丈夫也与张广军形成了默契,从来不与妻子谈工作。
为帮助妻子缓解工作上的压力,丈夫一有时间便陪妻子散步、爬山。有时候面对同事说他们抠门的调侃,夫妻二人总是乐呵呵地回应:“户外运动能增强抵抗力,防止感染!”